学术不端文献论文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 知乎 搞清什么是学术不端行为? 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七种表现形式: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复发表论文、学术论文质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负责任、学术评审和项目申报中突出个人利益、过分追求名利和助长浮躁之风。 在中国著名生命科学家邹承鲁看来:在 学术不端行为 还应包括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一稿多投、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
1 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 1.1 学术不端问题易发多发 (1)从学术不端行为曝光的时间看.从1997 到2017年,几乎每年都有学术不端案例被媒体曝 光.实际上,在国内被曝光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很 难用数据来确切说明学术不端行为的范围和 程度[2]. (2)从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单位看.64起学术不 端案例,发生在46所高校和1所科研单位.高校 中,既有985、211名校,也有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
启动第三方的秘密调查,对经调查属实的作者应通报作者的工作单位及其上级部门,责成发表存在学术不端论文的期刊按照国际惯例登载撤销该文的声明。 对于刊物自身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则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监督,接受来自读者及研究参与者的实名举报。
基于职业成长的科研诚信教育、基于中心化模型的多方合作治理、学术不端治理的制度建设及公 开透明的学术出版等方面的共同建设,有望有效抑制学术不端行为。 【结论】对于重复这类易识别的学术不端行为,通过采 取相应的技术和控制流程有望有效防控;对于不可再现、造假等不易识别的学术不端行为,则需要从科研诚信教育、多主体 的合作治理和长效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