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文献论文查重检测系统 多语种 图文 高校 期刊 职称 查重 抄袭检测系统
推荐审稿人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稿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审阅和评价,毕竟好不容易产出的论文,咱不能说让它被拒就拒了,不然疼的不是头,是心、是肝、是肉呀~ 今天就小编就聊到这里,推荐审稿人,你懂了吗?
学术会议中交流的专家学者一般都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无论是对方讨论你的报告,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研究成果后,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研究,都会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 在这个场合下结识的学者不但可能成为你的审稿人,还可能成为你将来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刺激呀! ④ 在投稿期刊已发表领域相关文章的作者。 这样的审稿人一定是为编辑所知的,论文能发表,说明其学术水平已经受到编辑的认可,选择这样的作者当审稿人,一定没错! 三、如果准确寻找审稿人信息? 推荐审稿人的时候不光是要提供审稿人名字的,有的期刊还需要审稿人的Email、机构等等,平时跟审稿人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突然需要这些信息,而且是要准确的信息,是不是想想都头疼?
避免选择与你的论文有利益冲突的人,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其中一位作者的导师或者现同事,或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近五年内有过合作项目的学者等等。 最理想是推荐对你的论文感兴趣﹑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作审稿人,他们能提出中肯的意见,提出实质建议改善你的论文。 作者的名(first name)和姓(last name)一定要分清。 通常在原文中显示的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但是在检索数据库或者参考文献中则是姓在前,名只是简写成首字母。 姓名的准确是第一位,连审稿人叫什么都没搞清楚,这··· 文章被准确引用。 如果是从参考文献中找到的审稿人,一定要确认推荐审稿人的文章被准确引用,错误引用的后果不堪设想··· ① 推荐审稿人时,需要征得审稿人的同意然后再推荐吗? 不需要。
在投稿时,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推荐若干审稿人(peer reviewer),尤其是Elsevier旗下一些期刊,甚至要求投稿作者提供8名以上的推荐审稿人名单! 杂志社是不是太懒了? 连审稿人还要作者找? 但是吐槽归吐槽,看在要发表文章的份上,还是不得不向大佬低头。